阅读历史 |

大理寺绯闻日志 第80章(2 / 4)

加入书签

的功勋。”

&esp;&esp;而这,大约就是沈朝颜解出的那个“谎”字的含义。

&esp;&esp;受降城一战,援军之所以未至,并不是因粮草被劫,行军耽误;而是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esp;&esp;没有人会来救他们。

&esp;&esp;忌惮镇北王的王瑀不会;谋求功勋的蒙赫不会;贪生怕死、卖主求荣的陈之仲更不会。

&esp;&esp;人命于他们而言,不过贱如草芥。

&esp;&esp;廊外的雨还在下,空气里都起了层白雾,佛龛前的香烟缭绕不断,王瑀盯着那阵轻烟道:“可老夫没想到的是,你既已要做沈家的女婿,便是决定借沈傅之势,可你又对他下手,难道是因为彼时,他已经发现了你的身份?”

&esp;&esp;谢景熙心中一凛,反问王瑀:“王仆射此话何意?”

&esp;&esp;王瑀冷呲,看向谢景熙道:“谢寺卿不必跟老夫装腔,沈仆射所行官道前夜虽是下过雨,但丰州偏北干旱,那样规模的雨,怎么可能引发泥石流。而且……”

&esp;&esp;王瑀一顿,复又补充,“老夫曾暗中派人前往丰州,在沈仆射出事之地调查。发现那场所谓的泥石流现场,多处石块有烧痕,且残留类似硝石和硫磺一类的东西。”

&esp;&esp;他哂笑一声,“也怪老夫私心,怕此事挑明后,要受波及的首先是我王党,才让人将消息都压了下去。没曾想……养虎为患,倒是自己先尝了恶果。”

&esp;&esp;第77章

&esp;&esp;硝石、硫磺,且伴有烧焦的痕迹……

&esp;&esp;谢景熙一听就变了脸色,在大理寺这么些年,他不会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是火药。

&esp;&esp;王瑀所言,是说沈傅遭遇的那场意外,看似天灾,实则却是人祸。那场所谓的泥石流,分明只是人为以火药引爆山体所导致的意外。

&esp;&esp;谢景熙怔忡,如若王瑀没有骗他,那是否说明沈傅当年也参与了受降城一案?

&esp;&esp;也就是说,害死萧家和啸北军的仇人,竟还要算上一个沈傅么?

&esp;&esp;消息过于意外,以至于谢景熙半晌都没有回过神来。

&esp;&esp;而朝堂沉浮中的装腔作势,王瑀早已见惯。他并不对谢景熙的反应惊讶,只是哂笑道:“该知道的,谢寺卿如今已经知道了,你我之间算是了结。”

&esp;&esp;他以指节叩击桌面,发出“咚”地一声,“请吧。”

&esp;&esp;话落,两名金吾卫扶刀上前,一左一右地站到了谢景熙身侧,抽出了腰上的长剑。

&esp;&esp;廊外山雨滂沱,翻山倒海地被山风卷着,一阵一阵泛起泠泠银光,像一柄柄出鞘的利刃。

&esp;&esp;“不急。”谢景熙笑了笑,抬头攫住王瑀的视线,缓声道:“怀化大将军蒙赫新丧,蒙小将军作为其嫡长孙,想是会因丧守孝,故而谢某推测……王仆射今日前往,所领的当是秦将军手下金吾卫。”

&esp;&esp;王瑀蹙眉,不知谢景熙如今卖的又是什么关子。而谢景熙也定定地看着他,须臾又转头去看那廊外的雨,眼神空茫,像是落入了什么悠远的回忆。

&esp;&esp;半晌,那双刀削剑琢的眉眼转过来,王瑀看见他眼中长明灯映出的火光,心头略微讶然。

&esp;&esp;隐约的,雨声中响起“沙沙”的声音,细而密,要仔细辨认才能分辨出那不是雨,而是整军的脚步。

&esp;&esp;王瑀心头一凛,不待他全然反应,沉静肃穆的佛堂外,已经响起兵戈相击和喊杀的声音。他这时才意识到什么,错愕地看向眼前那个表情平静的人,心头骤然漫起前所未有的空落。

&esp;&esp;可是……谢景熙一介文官,入朝不过八年,就算有心,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培养起一支自己的军队。那有可能是谢国公么?

&esp;&esp;不对,这不可能。

&esp;&esp;王瑀久在朝堂,深谙其势。谢国公就算有心护他,无令擅动军队就是死罪。若他谢家还不想反,谢国公便绝不可能插手此事,明目张胆地借兵助谢景熙报仇。

&esp;&esp;那唯一的可能只能是……

&esp;&esp;脚步声由远及近,一阵阵穿过密密匝匝的雨,终于在佛堂外站定。

&esp;&esp;王瑀转头看向那个熟悉的身影,铠甲染血,顺着瓢泼的山雨一线一线地往下淌,很快就在他脚边聚了浅浅的一洼。

&esp;&esp;“秦策……”王瑀难以置信地嗫嚅,“你怎么……你真的……”

&es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