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4章(2 / 3)
&esp;“参见王妃,见过世子。”
&esp;&esp;“大姐你回来了。”
&esp;&esp;见到自己的弟弟,徐妙云非常开心:“允恭,一年没见你又长高了,都超过姐姐了。”
&esp;&esp;“身体看起来也壮实了不少,我在北平听说你几次受到陛下称赞……”
&esp;&esp;朱棣则打量着陈景恪,问道:“你就是陈景恪?”
&esp;&esp;陈景恪恭敬的道:“正是下官。”
&esp;&esp;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不错,以后好好做事。”
&esp;&esp;这就是得到朱老四的认可了?
&esp;&esp;陈景恪回道:“谢燕王夸奖,我会好好辅佐太孙的。”
&esp;&esp;朱棣又问道:“魏国公信上说你治好了他的背疽?”
&esp;&esp;陈景恪摇摇头道:“正在治疗中,背疽乃顽疾,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治好。”
&esp;&esp;朱棣点点头,问起了具体情况。
&esp;&esp;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随从也纷纷下船,其中有一位是身穿袈裟的和尚。
&esp;&esp;第91章 妖僧姚广孝
&esp;&esp;正在和朱棣说话的陈景恪,眼睛余光看到了那个和尚,心中一动想起了一个人,不禁转头看了过去。
&esp;&esp;朱棣察觉他的目光,还以为他好奇自己为何会携带僧人随行,就随口说道:
&esp;&esp;“这是父亲送来辅佐我的僧人,法号道衍,我给他取了个俗名叫姚广孝。”
&esp;&esp;果然是他,道衍妖僧,黑衣宰相姚广孝。
&esp;&esp;陈景恪心中有些兴奋。
&esp;&esp;“原来是道衍大师,我在京中也听闻过他的大名,学贯三教的大德。”
&esp;&esp;朱棣笑道:“道衍大师学问高深,我也经常向他请教。”
&esp;&esp;从他的表情,陈景恪能看出来,道衍这会儿应该还没鼓动朱棣造反。
&esp;&esp;想想也正常,朱棣才就藩不到两年,道衍也是今年才去的北京。
&esp;&esp;两人的关系,应该还没好到能谈这种话题的时候。
&esp;&esp;更何况马秀英、朱标、朱雄英都还活着,道衍也大概率不敢轻易开口蛊惑朱棣。
&esp;&esp;“能得燕王如此称赞,看来道衍大师能力确实非凡,有机会我当当面请教。”
&esp;&esp;朱棣也没有多想,只是笑道:“待我们安顿下来,你随时可以来找他。”
&esp;&esp;道衍也发现两人在看他,就远远的行礼,却并没有靠近。
&esp;&esp;朱棣只是颔首打招呼,陈景恪则拱手还礼。
&esp;&esp;在确定对方的身份之后,陈景恪也不准备继续多谈,转而问道:
&esp;&esp;“对了,不知消毒剂在军中可有推广,效果如何?”
&esp;&esp;朱棣顿时就将此事抛之脑后,高兴的道:
&esp;&esp;“好,效果实在太好了。还有那个《防疫手册》,效果也非常好。”
&esp;&esp;“不但军营变干净了,患病的人也减少了至少六成……”
&esp;&esp;《防疫手册》也是陈景恪写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讲卫生、勤洗澡、喝热水一类的。
&esp;&esp;和消毒剂一起被送到北平,先小范围推广一下,如果可行在全国推广。
&esp;&esp;北平是朱棣的藩属,所以他对这两样东西的效果,最为了解。
&esp;&esp;这会儿提起来,自然非常的兴奋。
&esp;&esp;拉着陈景恪就讨论起来:“陈伴读你的医术实乃当世第一人也,连病气都能发现……”
&esp;&esp;“若不是你说,谁能想到洗手洗澡喝开水,就能减少患病……”
&esp;&esp;陈景恪心下很是得意,作为穿越者,最爽的时候,不就是拿前世知识收获‘哇’声一片吗。
&esp;&esp;说起来,全民喝开水的传统,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久远。
&esp;&esp;古代精通养生的人,确实发现喝开水对身体有一定好处。
&esp;&esp;但他们并不知道原因,只能推测和热量有关系。
&esp;&esp;因为这个不确定性,也就没有谁会专门推广热水。
&esp;&esp;就连权贵也很少有人专门喝热水,更别提普通百姓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