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在出发前,陈景恪去见了方孝孺。 &esp;&esp;“方兄,此行的目的想必你也明白,多的我就不多说了,一路保重。” &esp;&esp;方孝孺笑道:“我知道,从现在开始我就是程朱门生,保证坏不了朝廷的大事。” &esp;&esp;说到这里,他脸色凝重的道:“我也要给你说一件事情,希望你能想办法解决。” &esp;&esp;陈景恪正色道:“">
阅读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69章(1 / 3)

加入书签

&esp;&esp;在出发前,陈景恪去见了方孝孺。

&esp;&esp;“方兄,此行的目的想必你也明白,多的我就不多说了,一路保重。”

&esp;&esp;方孝孺笑道:“我知道,从现在开始我就是程朱门生,保证坏不了朝廷的大事。”

&esp;&esp;说到这里,他脸色凝重的道:“我也要给你说一件事情,希望你能想办法解决。”

&esp;&esp;陈景恪正色道:“请说。”

&esp;&esp;方孝孺严肃的道:“人殉,民间时有人殉之事发生,希望你能游说陛下废除此暴政。”

&esp;&esp;陈景恪有些惊讶:“人殉,那不是早就废除了吗?怎么还会有?”

&esp;&esp;“而且人殉只有皇室和权贵才能使用,民间竟敢有人这么做?”

&esp;&esp;方孝孺摇头道:“不,并没有明令禁止人殉,只是有些朝代约定成俗不使用人殉。”

&esp;&esp;“比如汉唐时期就推崇陪葬制度,皇帝信任的大臣死亡,陪葬在皇陵。”

&esp;&esp;“在民间,私下使用人殉者虽然越来越少,但也时有发生。”

&esp;&esp;“只不过都是私下行为,没有被历史记录而已。”

&esp;&esp;“辽、金、元乃蛮夷立国,保持着人殉制度,他们的行为使得人殉之风复炽。”

&esp;&esp;“大明也继承了这一行为,太子妃薨逝,伺候她的所有宫女宦官全部殉葬。”

&esp;&esp;“齐王榑薨逝,妻妾奴婢三十余人殉葬……”

&esp;&esp;“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室尚且如此,民间自然多有效仿者。”

&esp;&esp;“有些大户死后,会将宠妾、奴仆殉葬。”

&esp;&esp;“还有些会购买奴婢、孩童殉葬……”

&esp;&esp;“据我统计,每年都有数千人因此而惨死。”

&esp;&esp;陈景恪心情非常沉重,太子妃吕氏暴毙,宫女太监陪葬之事,他自然知道。

&esp;&esp;但他以为只是朱元璋杀人灭口罢了,没有往人殉方面想。

&esp;&esp;至于齐王朱榑,因为葬礼是在他封地举行的,陈景恪没有参加并不知情。

&esp;&esp;现在他才知道,大明竟然还有这样的恶政。

&esp;&esp;每年数千人,看起来不多,但他们的死法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esp;&esp;想到这里,他表情凝重的道:“你放心,此事我一定会劝谏陛下。”

&esp;&esp;“此等恶政,我大明必不能留。”

&esp;&esp;第204章 妙锦让问的

&esp;&esp;送走使节团,陈景恪就开始查找所有关于人殉的资料。

&esp;&esp;还借助杜同礼的手下,去调查此事。

&esp;&esp;发现确实没有任何朝代,立法禁止此事。

&esp;&esp;最多就是某个皇帝发布政令,说不提倡这种残忍行为,并带头抵制。

&esp;&esp;如果他的继承人遵守此令,那么就会成为习俗被沿用。

&esp;&esp;如果继承人不遵守,那后面就悬了。

&esp;&esp;但即便是不提倡人殉的汉唐,私下也有不少人偷偷摸摸的搞。

&esp;&esp;宠妾、美貌的婢女、称心的奴仆等,成了最常见的陪葬人员。

&esp;&esp;还有就是童男童女,俗称金童玉女引路。

&esp;&esp;这些孩童一般都是通过人贩子购买。

&esp;&esp;因为汉唐皇室的带头作用,在中原地区人殉被视为暴政,一度被打压的几乎快要消失。

&esp;&esp;然而在中原之外的蛮夷部落,殉葬之风依然盛行。

&esp;&esp;只不过当时中原强盛,天朝上国思想下,自信心爆棚的中原王朝自然不屑于向他们学习。

&esp;&esp;然而五代十国之后,辽国拥有了燕云十六州,中国开始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南北对峙阶段。

&esp;&esp;辽、金、元都有人殉习俗,殉葬之风复炽。

&esp;&esp;尤其是元朝大一统之后,人殉在全国风行。

&esp;&esp;大明建立后,虽然在律法上没有支持人殉,但也并未禁止。

&esp;&esp;这股风气就延续至今。

&esp;&esp;再加上吕氏死的时候,她身边的人全部殉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