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10章(1 / 3)
&esp;&esp;朱元璋说道:“傻小子,和我这么客气做什么。”
&esp;&esp;之后他们就详细讨论了博物院和匠官体系,并拿出了大致的框架。
&esp;&esp;这其中朱标给出的建议更多。
&esp;&esp;可见最近几年他也没有闲着,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esp;&esp;看着自己最器重的儿子,朱元璋心中重重叹了口气。
&esp;&esp;即便是现在,朱标依然是他最满意的继承人。
&esp;&esp;朱雄英虽然很优秀,可是和陈景恪接触久了,很多想法偏激进。
&esp;&esp;将来登基掌权了,必然会进行一系列强硬的变法。
&esp;&esp;而激进有时候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esp;&esp;朱标不一样,他有雷霆手段,但在治国上手段偏温和。
&esp;&esp;将来登基掌权,就算变法也多是改良为主,不会太激进。
&esp;&esp;虽然朱元璋自己手段很激烈,但却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平稳一些。
&esp;&esp;而且,中间还夹着一个陈景恪。
&esp;&esp;自己的宝贝孙子,与其说是自己教出来的,不如说是陈景恪教出来的。
&esp;&esp;陈景恪本就神秘莫测,现在自家孙子也有点那种味道了。
&esp;&esp;以前朱元璋觉得,所有事情都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esp;&esp;陈景恪都教了些什么,自己也一清二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esp;&esp;可朱雄英这次出巡,期间的所作所为,一次次超出他的预料。
&esp;&esp;终于让他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个孙子已经完全超出自己的掌控了。
&esp;&esp;他能猜到朱标在想什么,预见到朱标会做什么。
&esp;&esp;却无法猜到自己的孙子再想什么,更无法想象将来他会做什么。
&esp;&esp;但他依然很满意这个孙子,甚至是无可取代的那种满意。
&esp;&esp;因为朱雄英确实很优秀,而且还学到了陈景恪的真本事,
&esp;&esp;而陈景恪的本事,是可以帮助大明走出王朝周期律的。
&esp;&esp;就算无法完全走出,能延长几百年寿命,也是值得的。
&esp;&esp;另外三人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继续讨论着话题。
&esp;&esp;等事情差不多谈妥,陈景恪趁机说道:
&esp;&esp;“陛下,殿下,等迁都之后,我准备在洛阳城外开办一所书院,专门教授理科之学。”
&esp;&esp;这才是他弄出温差发动机的真正目的,方才被朱雄英给打了岔。
&esp;&esp;朱元璋眉头一挑,问道:“理科之学?和程朱理学有什么关系吗?”
&esp;&esp;陈景恪摇头道:“没有,我说的这个理,是万物之理。”
&esp;&esp;“这门学问,就是研究万物之理的。”
&esp;&esp;“方才我说的力学,只是理科的一部分。”
&esp;&esp;本来他想用格物学来命名的,但后来想想,这么做很可能会给儒家做了嫁衣。
&esp;&esp;干脆还是用理科这个名称吧。
&esp;&esp;而且万物之理,比格物更加合适。
&esp;&esp;至于会不会被人误认为是程朱理学。
&esp;&esp;一开始或许会,但等理科开始放出光芒的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
&esp;&esp;朱元璋并没有直接答应,反而非常的慎重,说道:
&esp;&esp;“你先将这个万物之理给咱讲清楚,咱才好判断要不要让你公开授课。”
&esp;&esp;陈景恪说道:“那是自然,我会编写基本基础教材,到时候陛下一看便知。”
&esp;&esp;朱元璋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一切都等到教材出来再说。
&esp;&esp;而且他也很好奇,这个理科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多神奇。
&esp;&esp;这时,陈景恪又说道:“数月前我随太孙去舟山水师大营,登上水师战舰见到了火器。”
&esp;&esp;“发现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改良,所以想去军器局看一看,请陛下准许。”
&esp;&esp;第227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
&esp;&esp;小会议结束,朱雄英毫不客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