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76章(2 / 3)

加入书签

&esp;而在军营里,想要打听到一些情报就更容易了。

&esp;&esp;后来战事结束,临时征募的青壮返回各部落,也将各种情报扩散了出去。

&esp;&esp;其中就有脱古思帖木儿的王廷所在。

&esp;&esp;这么多牧民聚集在一起,超过了当地草场所能承载的极限。

&esp;&esp;一部分小部落就开始离开。

&esp;&esp;有些冒险去了更远方,还有一部分则认为战事已经结束,是时候返回自己原来的牧场了。

&esp;&esp;这支部落就是如此,他们原本的草场就在庆州附近。

&esp;&esp;虽然庆州被明军占领,这里靠近边境。

&esp;&esp;但比起去未知的地方,他们更愿意冒点险回到熟悉的环境。

&esp;&esp;更何况,靠近两国边境,还能通过互市从明朝那里购买很多必需品。

&esp;&esp;比如茶叶、食盐、铁锅等等。

&esp;&esp;哪知道刚走到半途,眼看就要进入自家的牧场了,却遭遇了明军的侦查部队。

&esp;&esp;他们很惊恐也很疑惑,不是说战事结束了吗?为什么草原上还有明军?

&esp;&esp;但此时后悔也已经晚了。

&esp;&esp;指望普通牧民保守秘密,自然是不可能的。

&esp;&esp;于是他们就用北元的所有情报,包括脱古思帖木儿的所在,换取了自己部落活下去的机会。

&esp;&esp;至于王廷会不会遭遇打击,已经与他们无关了。

&esp;&esp;得到情报,徐允恭命令手下将这些牧民押回庆州,自己则带领几名手下,押着这支部落的首领先一步返回。

&esp;&esp;此时,蓝玉也正带着一众部将看着地图发愁。

&esp;&esp;三月初他按照计划率领二十万大军,从大宁出发来到庆州。

&esp;&esp;然而接下来打哪,成了最麻烦的问题。

&esp;&esp;不要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军都出动了,还不知道打哪。

&esp;&esp;这是几千年来,农耕文明攻打游牧民族时都要面临的问题。

&esp;&esp;找不到目标。

&esp;&esp;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很难掌握其行踪。

&esp;&esp;关键是,他们可以随时走。

&esp;&esp;今天你掌握了情报,等大军出动,很快人家就走了。

&esp;&esp;蓝玉此时也面临一样的情况,不知道敌人在哪。

&esp;&esp;狼居胥山自然是一个很明确的目标,那里必然生活着大量北元人。

&esp;&esp;可那里离庆州有两千多里。

&esp;&esp;带着二十万大军横穿整个荒漠,那简直就是找死。

&esp;&esp;大军不累死,也饿死在路上了。

&esp;&esp;就算勉强走到,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

&esp;&esp;再假设,明军还能保持战斗力,人家北元又不是瞎子聋子,就不会逃走?

&esp;&esp;到时候无法获得粮食补给的明军,只能人吃人了。

&esp;&esp;当年霍去病也是带着偏师行军,且还是经过好几次军事行动,才实现了封狼居胥。

&esp;&esp;蓝玉就算再想立功,也知道一战定乾坤是异想天开。

&esp;&esp;他的目标是缓步推进,今年前进五百里,明年再前进五百里,然后再寻求决战。

&esp;&esp;“朝廷的战略是,在有水源的地方修筑城池,然后驻军垦荒。”

&esp;&esp;“用这种方法,一点点蚕食漠北,最终将北元消灭。”

&esp;&esp;“所以此次我们出兵的目的,不在于杀伤多少敌人,而是寻找合适的地方筑城。”

&esp;&esp;“只要第一座城池能修建起来,我们就将化被动为主动。”

&esp;&esp;“大家来商量一下,这第一座城池修筑在哪……”

&esp;&esp;就在这时,亲兵进来汇报,徐允恭将军回来了,还带回了重要情报,在外面求见。

&esp;&esp;蓝玉眉头微皱,面露不喜之色。

&esp;&esp;这边正召开重大会议呢,有什么事情不能等等再说?非要赶这个时候?

&esp;&esp;不过谁让徐允恭身份特殊呢,面子还是要给的。

&esp;&esp;“让他进来。”

&e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