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但接下来的一条就很重要了。 &esp;&esp;土地不超过五百亩,家中有六十岁老人要赡养的,可免一成田税。 &esp;&esp;有超过三名子女要养活的,亦可免一成田税。 &esp;&esp;如果既有老人,又有超过三名子女的,可累加减免两成田税。 &esp;&esp;这条措施一出天下沸腾。 &esp;&esp;百官和万民齐呼太子圣明。 ">
阅读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00章(1 / 2)

加入书签

&esp;&esp;但接下来的一条就很重要了。

&esp;&esp;土地不超过五百亩,家中有六十岁老人要赡养的,可免一成田税。

&esp;&esp;有超过三名子女要养活的,亦可免一成田税。

&esp;&esp;如果既有老人,又有超过三名子女的,可累加减免两成田税。

&esp;&esp;这条措施一出天下沸腾。

&esp;&esp;百官和万民齐呼太子圣明。

&esp;&esp;朱标的仁厚之名,得到了天下公认。

&esp;&esp;陈景恪也不例外,对朱标心生敬意。

&esp;&esp;这一举措就是实打实的惠民政策啊,而且惠及的还是真正的普通百姓。

&esp;&esp;毕竟有五百亩田这个标准在。

&esp;&esp;很多人会说了,五百亩地那是大地主了好吧。

&esp;&esp;并不是。

&esp;&esp;在古代是轮耕的,一半的地种庄稼,一半的地休息恢复肥力。

&esp;&esp;五百亩地,实际产粮的只有二百五十亩。

&esp;&esp;而且当时的产量很低,良田的亩产也就两石左右。

&esp;&esp;除去成本和要缴纳的税还能剩下多少?

&esp;&esp;那时候五百亩地充其量算是富农。

&esp;&esp;真正的大地主,土地不是按亩计算的,而是按里计算的。

&esp;&esp;方圆几十上百里,一草一木都是人家的,这才是大地主。

&esp;&esp;总之,朱标的这个政策,真正惠及万民。

&esp;&esp;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二十年大明的人口将要迎来爆炸式增长。

&esp;&esp;朱标的第四个举措是兴修水利。

&esp;&esp;元末战乱,导致很多水利设施被破坏,至今没有修复。

&esp;&esp;而且黄河改道和淮水重新梳理,也导致以前的水利设施无法使用,必须重新开挖。

&esp;&esp;以前没有那个时间,现在终于可以弄一下了。

&esp;&esp;第五条是垦荒令。

&esp;&esp;五年内无人耕种的土地则视为荒地,任何人都有权力去开垦。

&esp;&esp;新开垦的土地,五年内免除赋税。

&esp;&esp;这个举措遭到了官僚士大夫集团的强烈反对,就连勋贵集团都罕见的保留了意见。

&esp;&esp;很简单,拥有土地最多的就是他们。

&esp;&esp;因为找不到足够的人手耕种,大片的土地荒芜在那里。

&esp;&esp;当然,还有个原因是家里产业多,不在乎那点荒地。

&esp;&esp;可我在不在乎是一回事儿,被别人开垦又是另一回事儿。

&esp;&esp;他们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esp;&esp;面对群臣的反对,朱标似乎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将这条命令修改了一下。

&esp;&esp;鼓励百姓去开垦无主的荒地,有主的荒地不能动。

&esp;&esp;但与此同时他还下达了一条政令,要求官僚勋贵群体,尽快将自己的荒地开垦出来。

&esp;&esp;如果地太多种不过来,可以转卖给朝廷。

&esp;&esp;群臣哪还不知道,这才是太子的本意,自己等人被骗了。

&esp;&esp;不过知道也晚了,之前已经反对过一次,现在再反对就是不给太子面子了。

&esp;&esp;只能捏着鼻子接受了命令。

&esp;&esp;要么想办法弄人过来开垦自家的荒地,要么只能将一些荒地卖给朝廷。

&esp;&esp;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大明出现了很多昆仑奴以及日本奴。

&esp;&esp;都是被大地主买来种地的。

&esp;&esp;日本奴听名字就知道,是从日本买来的奴隶。

&esp;&esp;昆仑奴这个名字来源于唐朝,是对黑人奴隶的称呼。

&esp;&esp;但大明的昆仑奴并不是黑人,而是东南亚以及天竺那里的人,因为皮肤黑被取名昆仑奴。

&esp;&esp;这事一度让陈景恪很头疼,想了很多办法才解决。

&esp;&esp;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esp;&esp;朱标的这五条举措一出,基本确定了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