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42章(1 / 3)
&esp;&esp;毕竟现在他也是响当当的响当当了,不至于和小白一样,见到历史名人就一惊一乍的。
&esp;&esp;只是纯属好奇,想要和张宇初聊一聊。
&esp;&esp;当然,如果能说动这位道教大佬配合自己,很多工作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esp;&esp;只是没想到,会给张宇初带来这么大的难题。
&esp;&esp;算了,不见就不见吧。
&esp;&esp;他也没有强求。
&esp;&esp;大势在他手里,佛道两家只能按照他的规矩去办事,有没有张宇初配合影响不大。
&esp;&esp;五天后,会议正事开始。
&esp;&esp;会议的地点,陈景恪选在了镇抚司衙门,也就是锦衣卫的老巢。
&esp;&esp;没办法,原本僧录司只是礼部下辖的一个小机构,办公地点也在礼部,只有两间小房子。
&esp;&esp;改组宗教司之后,虽然有所扩大,但也同样不是什么大衙门。
&esp;&esp;这次来开会的人那么多,根本就装不下。
&esp;&esp;陈景恪想了想,干脆就放在镇抚司衙门吧。
&esp;&esp;顺便吓唬一下这些流派的大佬们。
&esp;&esp;朱元璋得知这个开会地点,那真是哭笑不得。
&esp;&esp;“你小子,是真损呐。”
&esp;&esp;朱标也非常无奈,却也没有反对。
&esp;&esp;朱雄英则非常兴奋,若非实在不合适出面,他都想亲自去看看这些人的表情了。
&esp;&esp;当佛道各流派接到通知,让他们去镇抚司衙门开会的时候,表情是多精彩可想而知。
&esp;&esp;到锦衣卫老巢开会,和去阎王殿开会有啥区别?
&esp;&esp;那位陈伴读还真是心怀‘坦荡’啊。
&esp;&esp;毫不掩饰这是一场鸿门宴的事实。
&esp;&esp;虽然心里犯嘀咕,可会还是得去开啊。
&esp;&esp;于是,在那一天洛阳百姓看到了神奇的一幕,上百佛道高人排着队的前往镇抚司衙门。
&esp;&esp;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犯了什么事儿去自首呢。
&esp;&esp;有好事者已经开始散布谣言,佛道两家的话事人都被锦衣卫抓走了,皇帝这是真的要灭佛毁道啊。
&esp;&esp;别管真相如何,反正很能唬人。
&esp;&esp;围观百姓就喜欢这样的爆炸新闻,吃瓜吃的好不开心。
&esp;&esp;另一边,佛道两派的代表们来到镇抚司衙门外。
&esp;&esp;似乎是为了震慑众人,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到处都是凶神恶煞般的锦衣卫站岗。
&esp;&esp;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众人鼻间似乎闻到了血腥味一般。
&esp;&esp;那洞开的大门,犹如深渊巨口,想要将众人一口吞下。
&esp;&esp;那一排排锦衣卫,犹如幽冥小鬼。
&esp;&esp;本来众人对于陈景恪将开会地点放在这里,还嗤之以鼻。
&esp;&esp;众人都是有道高人,心性修为高超,会被你这点小伎俩给吓住?
&esp;&esp;此时才知道,自己高兴的太早了。
&esp;&esp;不过在场的确实都是佛道两界最优秀的人物,很快就恢复了心神。
&esp;&esp;一名四十岁出头的道士当先踏出一步,对张宇初说道:
&esp;&esp;“子璇,随我先行一步,去探一探这镇抚司衙门如何?”
&esp;&esp;张宇初洒然一笑,说道:“老师相邀,乃宇初的荣幸。”
&esp;&esp;那道人倒不是倚老卖老,他名为刘渊然,乃道教长春派创始人。
&esp;&esp;张宇初曾在他门下学习过道法,算是正儿八经的师生关系。
&esp;&esp;师徒俩当先一步,踏入镇抚司衙门。
&esp;&esp;“阿弥陀佛。”少林方丈法正宣了一声佛号,也紧随其后进入。
&esp;&esp;其他各家也不再多想,紧随其后进入大门。
&esp;&esp;众人一路来到会议室,却发现自己并不是先到的,里面已经坐着好几个人。
&esp;&esp;那些人见到他们,慌忙起身行礼。
&esp;&esp;众人见他们服饰怪异,僧不僧道不道的,而且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