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满塘 第214章(2 / 3)
算尽,想有朝一日靠这些妖言惑众的东西对付元晖,倒是便宜了沈居这个弟弟。好在李规接任扬州以后,吏治清明,虽偶有乱象,但很快就消停了。”
&esp;&esp;“但正如你说的,庶民愚钝,总是更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那些赶海的渔户就更是了。去岁为了抓那妖道,扬州没有办龙王祭,光七月,就遭了两回飓风,沿岸十户九伤。今年若再不办,又得落人口实,横生流言。”
&esp;&esp;元琅抬眼看着裴晏。
&esp;&esp;“我看你与李规也算投契,过阵子我会派太史令前去扬州,你可与他们同行,就当是访友吧。”
&esp;&esp;他将那枚捂热了的白子放在棋案上。
&esp;&esp;“到你了。”
&esp;&esp;裴晏久久未动。
&esp;&esp;元琅拿了一枚黑子替他走了,捡出一片空位,站起身。
&esp;&esp;“下一步我得想一想,待你回来,我们再继续。”
&esp;&esp;周遭渐渐静了,裴晏坐了许久才起身回屋。
&esp;&esp;屋子里只有一张床,床上叠着云娘留下的几件衣服,是他唯一从家里带来的东西。
&esp;&esp;那上头不知何时放了一个油纸包。
&esp;&esp;大抵是方才他挖渠引水时元琅进来过。
&esp;&esp;裴晏站了一会儿,解开细绳,里头只有两个覆满糖霜的柿饼。
&esp;&esp;初伏,南巡使抵达建康。
&esp;&esp;李规专程去了趟驿馆与故人叙旧。两人端坐寒暄,京中变故他有所耳闻,但见了面才觉判若两人。
&esp;&esp;“李兄可知道张娘子葬在何处?”
&esp;&esp;“就在城外。”李规叹声道,“那妖道将沈徽之的棺椁盗出来,两个人合葬在山里。去岁我派人盯了足有两个月他才现身,可惜让他给逃了。贤弟若想祭拜,得我随你一道去,不然你是上不了山的。”
&esp;&esp;裴晏点点头:“那有劳了。”
&esp;&esp;又过了几日,李规办完公务,邀裴晏一道出城。
&esp;&esp;裴晏见他带着个粗衣麻布的丫头,看着只有六七岁,不禁面露疑色。
&esp;&esp;李规坦然道:“玄静在城外庵堂静修,我不方便进去,她大抵也不想见我。今日十五,庵堂派粥,我让她去看看。”
&esp;&esp;裴晏看那丫头年岁像是他亲手接生的那个,但想了想,终是没问。
&esp;&esp;庵堂外,领粥的队伍排得老长,他二人站在远处等了快两个时辰,那丫头才排到最前面。
&esp;&esp;裴晏远远看见那素衣的夫人亲自舀了两勺粥给她,好像还牵着她说了几句,又从怀里摸出了什么东西交给她。
&esp;&esp;过了会儿,小丫头兴高采烈地跑回来,对着李规扬起手里的锦袋。
&esp;&esp;“夫人给了我一包饴糖,还夸我长高了。”丫头顿了顿,噘着嘴说,“但夫人好像病了,脸色看着很差。”
&esp;&esp;李规默了会儿,叹声叫她就在此处等着,转身领裴晏上山祭拜。
&esp;&esp;“这青衣道并非是凭空胡诌出来的,那个沈琰也的确有些本事。”
&esp;&esp;“扬州沿岸原本信什么的都有,他将那些市井传说都融到了一块,这么多年下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朝廷现在禁了青衣道,但他那些信众摇身一变,就可以藏去别人的庙里。”
&esp;&esp;“也不能什么都不让拜,天有不测风云,靠海吃海的人,总要有个寄托。”
&esp;&esp;山高路长,总要有些话说,裴晏大多听着,甚少开口。
&esp;&esp;“说起来……吴王之死,我有些猜测。”
&esp;&esp;李规顿了顿,回头看了一眼。
&esp;&esp;这一路出来,裴晏身后都远远跟着几个人。他回想在驿馆时,裴晏门外守卫也比太史令身侧的多,装束亦有不同,不像是羽林军。但裴晏从不与这些人交谈,他也没多问。
&esp;&esp;“使君但说无妨,此处他们听不见。”
&esp;&esp;“案子原是张玄伯办的,朝廷派人来查了小半年,我也跟着看过卷宗,听了堂审。吴王死于阳物血涌脉断,马上风不过是寻了个体面的说辞。虽容貌不同,但那犯妇的行事作风,颇有些像我们都认识的一个故人。”
&esp;&esp;裴晏微微皱眉,李规与晚香好过,大概也知道一些易容的事。
&esp;&esp;“李兄可有将这些猜测告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