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6章(2 / 3)

加入书签

,没人想继续留下了。拖的越久,你身畔立着的人就越少。

&esp;&esp;方十八回眸,顺着她低垂的脑袋看到了黑暗中泛着银色光亮的甲胄,火把扫过,照亮那一双双满含期望的眼睛。

&esp;&esp;想要归家这四个字,喷薄欲出。

&esp;&esp;十八哑声应道:好。

&esp;&esp;

&esp;&esp;帐外传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唐笙睁开眼睛,逐渐适应黑暗。

&esp;&esp;库莫人暂时将她扣押在了中帐中,食宿规格给予了来使足够的敬重,但彻底限制了她的自由。

&esp;&esp;这些在她意料之中,唐笙做好了被扣留到战争结束的准备,但她不准备束手就擒。

&esp;&esp;余下十名亲兵分别看押在另两顶帐篷,距离她不是很远。

&esp;&esp;中帐周遭围了三十来个库莫刀兵,白日里巡视比晚间要多,子时过后,巡视兵丁会少大半。

&esp;&esp;子夜时分看守因为困倦,会放松警惕,脚步声总是隔上许久才能响起。

&esp;&esp;那时正是逃跑的好时机。

&esp;&esp;唐笙凭借脚步声推断出了这些,在脑海里描摹出了出逃线路,一遍又一遍的演示。

&esp;&esp;星移月斜,将帅凭借星象判断时辰的本领被她用上了。

&esp;&esp;再次睁开眼睛,帐外静悄悄的。

&esp;&esp;缝于心口处的暗袋被她撕开,只含锋刃的匕首取了出来。

&esp;&esp;库莫礼数还算周全,并未搜她全身,这把匕首便被她藏了下来。

&esp;&esp;唐笙就地取材,割开长袍衣摆,缠成匕首柄,划下半个指甲盖厚的桌木加固,又用衣料加固了一层。

&esp;&esp;宽袍割成了及膝短袍,唐笙束好衣袖,将余下的衣摆塞进了扎紧的革带中。

&esp;&esp;她是文臣,上阵杀敌的次数屈指可数,宽袍遮掩下的身形无法看出习武的痕迹。

&esp;&esp;安宁了好几日,库莫人放松了警惕,唐笙的三脚猫功夫也就派上了用场。

&esp;&esp;脑海里翻覆着秦玅观从前凭着巧劲制服她的动作,唐笙捆了看顾她的库莫婢女,封住了她们的嘴巴。

&esp;&esp;婢女奋力挣扎,腕间的布料却越锁越紧,勒得她们苦不堪言。

&esp;&esp;黑漆漆的眼眸里印出了一抹高挑的身影,立着的人探出指节,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esp;&esp;匕首虽短,但足以扎透要害。

&esp;&esp;片刻后,倚靠在帐前的守卫在睡梦中挨了刀扎,睁眼时全身无力,一点声音也发不出了。

&esp;&esp;唐笙除了他们的衣帽穿戴整齐,半张脸掩于兽皮帽中,模仿着库莫人行走的姿态,装作尿急的模样,匆匆穿过中帐。

&esp;&esp;同一时刻,最先突围的齐军先锋穿过西南城门,一头扎进山林之中。沙沙的脚步声和尖啸的朔风成了耳畔唯一的声音。紧接着就是东南城门,军士们出了城便兵分三路,以免人数众多,引起丹帐人的注意。

&esp;&esp;最先突围的八千人行进得格外顺畅,丹帐人好似一夜间消失了个干净,身处重围似乎成了错觉,没有人能阻挡他们归家的路了。

&esp;&esp;方十八目送着最后一队军士出城,目光重新落在北面的荒原上。

&esp;&esp;随她留下的都是秦玅观为唐笙钦点的护卫与誓死追随她的军士。

&esp;&esp;她望着最后这百十来人,心中五味杂陈。

&esp;&esp;垫后的队伍极其危险,许多时候都不会有生还的可能了。这百十来人几乎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没人不知道这个道理。

&esp;&esp;方十八深深地凝望着每个人的面容,想要将他们的模样深刻于心中。

&esp;&esp;蓦的,她的眉头蹙了起来。

&esp;&esp;你为何不去?方十八看着那张青涩的面颊,心尖一颤。

&esp;&esp;被唐笙救下的少女摇了摇头,目光坚定。

&esp;&esp;我要等唐大人回来。

&esp;&esp;不可!方十八招来信得过的军士,叫她们带她突围。

&esp;&esp;我不走!她拼命摆动肩膀挣开束缚,唐大人救我一命,我怎能就这么走了!我不是什么白眼狼,我知道知恩图报!

&esp;&esp;方十八眸光微烁,手上的动作却未停下。

&esp;&esp;凭着身量优势,她轻而易举地将人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