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3)
是看他们手中的银子多,茅荣郅根本不屑于请他们。
&esp;&esp;等众人夸够了,茅荣郅优哉游哉的开口道:“诸位大臣可知这顿饭菜是楚庭百姓尽心尽力的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才培养出来,这样诸位菜能吃到这般当的了诸位的夸奖。”
&esp;&esp;听到这话,方才还大放厥词夸奖的人,顿时不语。
&esp;&esp;因为皇上说的是楚庭,这朝堂上谁人不知这楚庭现下正经历旱灾,就连今年的新科状元都楚庭赴任,也不知现下楚庭的情况怎么样,这新科状元竟整出了这般食物。
&esp;&esp;底下的大多数人偷偷的擦冷汗,当时反对去楚庭送赈灾银子的声音,就数他们的声音最大,怎么皇上现在是想问罪?
&esp;&esp;若是问罪,怎的还请他们吃楚庭送来的食物。
&esp;&esp;虽说有些酒囊饭菜,但这其中也不乏聪明人。
&esp;&esp;茅荣郅一开口,他们便当即表明态度道:“楚庭百姓身处艰险,还不忘进贡,臣深感其坚韧,愿意捐银百两,绸缎五十匹。”
&esp;&esp;茅荣郅抬眸看了说话之人一眼,心想:倒是个有眼色的,这正好不用他明说。
&esp;&esp;“王全,将魏大人捐的银子记下来,之后送往楚庭,让楚庭的百姓不要忘记魏大人的好。”
&esp;&esp;有了人开头,剩下的人仿佛打通了任通二脉,纷纷道:“臣愿意捐银三百两,绸缎八十匹”
&esp;&esp;“臣愿意捐银五百两,绸缎百匹”
&esp;&esp;“臣愿意捐银八百两”
&esp;&esp;接下来的臣子报的银子一个比一个多,生怕自己报少了,皇上找他们的麻烦,毕竟当时就他们反对支援楚庭的声音最大。
&esp;&esp;以至于最后皇上将一直在身旁的叶胥派去了楚庭。
&esp;&esp;茅荣郅见王全手中换了一张纸后,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esp;&esp;等王全将记捐款的账本递给皇上后,皇上看了一眼总金额,很是满意,对下面的大臣说道:“朕在此先替楚庭的百姓谢过各位。”
&esp;&esp;不知是不是御书房的事情闹得有些大,以至于最后没有进宫用膳的大臣们纷纷捐了不少,生怕自己没捐银子,显得另类,被皇上记上。
&esp;&esp;后宫的妃子也是有钱的捐钱,没钱的也捐了一些首饰,只因皇上当晚在捐款最多的贵妃娘娘殿中就寝。
&esp;&esp;总之等叶胥看着十几马车的银子和绸缎时,惊掉了下巴,怎的皇上竟如此大手笔。
&esp;&esp;收到捐款单子,知晓了事件原委的叶胥才平静下来,心道原来如此。
&esp;&esp;再说楚庭,等叶胥将事情吩咐下去后,管家便着手开始办。
&esp;&esp;楚庭的各位米商听闻是知州大人买粮,数量还不少,便低于市场价卖给了管家,因为平常时,若是有人大手笔买粮,他们也会相对便宜一些。
&esp;&esp;等管家走后,叶胥便让人通知几位县令,告诉他们明日带人来领粮,顺便统计一下所管辖的区域有多少老人、小孩和青壮年。
&esp;&esp;到了晚上,管家来报:“大人,小的现下已经将这州府的米店中大多数的存粮买下来了。”
&esp;&esp;“嗯,您先下去休息吧,等明日我便让人去收粮。”
&esp;&esp;按照管家的说法,是现在州府的米店的大多数粮食已经被他买下,支出的银子也花的差不多。
&esp;&esp;因为买的米实在是太多,管家已经同掌柜的说清楚,米还放在店中,明日他们来取。
&esp;&esp;掌柜的也愿意行这个方便,毕竟这世道还没有哪个商人敢同官府作对,给叶胥一个方便,对他们来说总归不是坏事。
&esp;&esp;因着管家打的是叶胥的名义来买粮,所以各位粮商也都愿意给他行这个方便。
&esp;&esp;叶胥粗粗的估计了一下,这些粮食也足够百姓们撑到下个季度。
&esp;&esp;次日,收到消息的县令便带了不少人前来,因为叶胥让每个县令来的时间不同,他们是错峰取粮,可能是县令怕粮食太多,又怕不安全,竟然带了镖局的人来。
&esp;&esp;县令大概带了有三四十人,个个都是膘肥体壮的,每个人都是练家子。
&esp;&esp;叶胥便带着一行人去领粮。
&esp;&esp;叶胥发粮之前,已经同县令说明这次粮食的来源:“此次领的粮食是种香菇得的银子买的粮。”
&esp;&esp;当时叶胥去山中考察还是几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