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40(2 / 3)
,几十年才出一个进士呢。
王税使神情更加萧索了,长长的叹了口气,“你不懂,我还有三个侄子也中了进士,都比我这个叔叔早,我还有什么脸面拿进士来自豪?”
林泰来:“……”
王税使感慨完自己的人生不幸后,忽然很奇怪的对林泰来问道:
“你为何半天不说话了?你看我这种际遇,应该怎么写诗词来抒发心情?”
林教授已经自闭了,只想夺门而出,找个地方继续自闭。
他总算明白了,先前王税使为什么会说“进士算什么”。
这并不是狂傲的装逼,只是很平实的阐述一个事实而已,王税使真有资格这么说。
兄弟三个,侄子三个,目前两代人已经六个进士了!对这样的家庭而言,进士当然不算什么了!
这踏马的啥家庭啊,进士还能一窝一窝的出?
对人文史还算精通的林教授,忽然想到了什么,山东人?姓王?大规模批发进士?
这几个关键词串联起来后,林泰来茅塞顿开,失声叫道:“山东新城王家!”
王税使很诧异,“你这样远在江南的堂口打手兼民间诗人,竟然也知道我家?”
林教授再次鼓足了勇气,小心翼翼的问道:“方才邢巡按说,给王公捎带来了令妹的家书?听这口气,她还没有婚配?”
王税使:“……”
江南人果然太浮浪了!你害怕邢巡按弄死你,难道就没想过,浒墅关税使也能弄死你?
------------
文学之道
如果要问起,熟悉人文史的穿越者真正金手指是什么,那肯定就是关于人脉的知识啊,这才是最硬的金手指。
如果没这方面知识,在校书公所碰见个姓冯的,发现此人似乎在历史课本上岌岌无名,多半也就错过了。
如果没这方面知识,在浒墅关碰见个更没有名气的王税使,肯定也就忽略了。
所以一般人就多看点寓教于乐又有人际关系考据的网文吧,能多了解一些隐藏在历史课本后面的真实人脉,万一穿越了才能抓住机会。
事实上,即便是对人文史略懂的林教授,也真差点把王税使忽略过去。
幸亏八府巡按邢御史及时赶到,与王税使激情互喷了几句,才让林教授觉察到了一些端倪,最后发现王税使出自“山东新城王家”。
这是一个能让极度渴望功名护身的林教授疯狂尖叫的家族,历史上科举最神迹的家族。
王税使的姓名叫王之都,新城王家的之字辈,在他这一代出了三个进士。
之字辈老二王之垣,现任户部左侍郎兼太仓总督,非常硬扎的实权派。
又因为在户部工作,按官场习惯人称王司徒,是当前王家的话事人。
其实王税使王之都与王之垣王司徒是堂兄弟,同一个爷爷,但没分家就不详细区分了。
出了王司徒,王税使还有个在礼部工作的哥哥王之猷,同样进士出身。
此外王税使还有位举人出身的哥哥王之辅,现任大名府同知。
之字辈的下一代是象字辈,目前也有三个进士,这就是王税使口中的“三个侄子进士”。
象字辈老大王象坤虽然辈分比王税使低,但早在嘉靖四十四年就考中进士了,现在正当着浙江右布政使。
但象字辈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却是王司徒的儿子王象乾,晚明最大的边镇大佬之一。
到后来天启崇祯年间,八十多岁的王象乾还被拉出来干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
在晚明干这个位置的,能是一般人?
但未来的王督师现在只是河南按察副使,在四品位置上熬资历,不过还是比王税使混得好。
另一个侄子进士王象蒙,正好比王税使早一科,万历八年进士,现任江西道监察御史。
如果觉得当今万历朝前期,一家六进士就是新城王家巅峰,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历史上,王税使的儿子和侄子们,象字辈一共出了九个文进士,还有一个武的。
一代人出了九个文进士,这在科举史上,绝对是神迹里的神迹。
一般来说,一代人能出一个进士,甚至两代出一个,就能支撑起整个家族了。一代出九个进士,小说都不敢这样瞎编。
所以王家真正做到了进士满地走,举人不如狗。三代出了十三个进士,有功名的人数加起来多达三十。
如果全要立牌坊,在王家门前,三代进士加举人立上十八个牌坊都不是问题。
晚明江湖传言一,山东新城王家相当于东林党北方分舵。
晚明江湖传言二,大清定南王孔有德还在大明时,手下的抢了王家仆人一只鸡。
然后王家得理不饶人,孔有德万般无奈,为了一只鸡被逼反了,走上了投敌异姓封王之路。
如果说这是王家巅峰,可能还没完。在原本历史上,到了清初康熙朝,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