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311(2 / 2)
如果没人保驾护航,其中风险不可估量,袁知县也不希望拿自家的一万石大米碰运气。
所以又问道:“从湖广荆州到苏州,水道还算方便,顺江而下再转入运河就是。
在湖广境内航道没有问题,但是到了下游的江西、南直隶境内,你能护得周全么?”
“浒墅关税使王之都你也见过的,马上要调任到别处了。
升他去当九江知府有点困难,但似乎可以调到九江关做税使,再兼任巡江之类的衙门。
这样的话,江西境内这段航道应该没有问题了。”
袁知县继续问道:“南直隶境内这段呢?”
说起南直隶管理体制,可能是最复杂的地区了,江北归凤阳巡抚,江南归应天巡抚,那么江面上又归谁管?
答案是,上下游江面都归南京方面来管,从各处江防营到操江御史,都是在南京这个大盘子下的。
林泰来想起什么,反问道:“最近可曾有南京右都御史海青天的消息?”
袁知县茫然的摇了摇头,“没听说,问这作甚?”
林大官人很清楚,如果按原有历史进程,海瑞应该是今年去世。
不知道在这个时空,和自己接触过后,会不会被气得多活两年。
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我与南京城的海青天也是能说上几句话的。”林大官人沉吟着说:“到时候我给海青天写封信,说是有一万石弥补苏州城济农仓亏空的米粮从江上过,请海青天关照一二。”
袁宏道:“……”
这是道德绑架呢,还是道德绑架呢?不过细想起来,应该还是很有用的。
这样的话,南直隶的江面这段,问题应该不大了。
那么后面江南运河这段更不是问题了,毕竟这是应天巡抚赵志皋的地盘。
话说到这里,袁知县终于意识到,从老家运米一万石到苏州城这个提议,并不是空想口嗨,非常具有可行性。
林大官人又添油加醋的说:“我们苏州物产丰富,湖广的米船过来后,肯定也不会空返,可以载一批货物回湖广,这样又可以赚上一笔。
实在不行,我安排些白货,让米船运回去。”
“什么白货?”袁知县疑惑不解。
林大官人答道:“就是很咸的那种东西。”
袁知县无语,今天来找林泰来,是因为又到了下半年,距离冬闲也没三四个月了。
所以去年尝到了三江口工程甜头的袁知县又想来与林大官人合计下,今年还能搞什么名胜工程,碑刻诗文都要提前酝酿好。
可是万万没想到,居然给老家找了个这么大的业务。
考虑过后,袁宏道说:“我马上写信给父亲。”
林大官人继续肉麻的说:“敬候佳音!无论这事成不成,都不影响我对石公先生的敬仰!”
又送走了长洲知县袁宏道,林大官人淡淡的对高长江说:“你看如何?一万石粮也不难,还有什么问题?”
在外人看来,林大官人这次回到苏州似乎也没多大变化,还是那么嚣张。只是现在苏州没人惹他了,所以才失去了动手机会。
但在高长江这样自己人亲信的眼里,林大官人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之前林大官人一直琢磨的是,一是在江湖打打杀杀,二是怎么去勾结官员和抢资源。
现在林大官人更多琢磨的是,怎么调度资源,怎么分配资源。
而且视野并不局限于吴县或者苏州城,开始跨区域、跨系统的组建更高维度的利益集团。
高长江耳闻过许多江南世家大族的模式,但从来没见过林泰来这种类型的。
先来一更,求本月最后的月票!
(本章完)
------------
别和孕妇讲道理(求月票!)
今日林大官人就坐在桃花庵中,前前后后接见了十多人。
眼看着又快到傍晚时间了,高长江提醒说:“虽然桃花庵距离阊门很近,但坐馆如果还不动身,今天又不能出城了。”
林大官人仿佛是信口问道:“你这么在意我能不能出城,是谁托你传话了?”
虽然林大官人的语气似乎很随意,但林氏集团老员工高长江当然明白,自己的回答不能随意。
所以斟酌着说:“是黄五娘托人找到我,问坐馆何时回横塘镇,她也好早做准备。”
林泰来又问道:“范娘子呢?没有找你?”
高长江答道:“没有。”
于是林大官人就明白了,“看来她们两个已经自行协调好了,让我先去黄五妹那里,然后再去范娘子那里。”
高长江若有所悟,难道坐馆这两日既不去看黄五娘也不去看范娘子,是为了让两个女人自己协商顺序?
只能说,坐馆的套路太深了,总是层出不穷的刷新认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