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明话事人 第380(2 / 2)

加入书签

官人诚恳的说:“不,我能理解师母为什么要跑路。”

摊上这样疯疯癫癫的精神病,日子都没法过了,不跑还等什么?

不过再想起来,似乎十多年前,正是张老师与王老登争夺苏州文坛领袖地位,结果张老师败北的时候。

张幼于的精神病突然发作起来,拍案叫道:“你那什么狗屁眼神!你不能理解!”

“行!行!我不理解,不理解!”林大官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只能先顺着张老师往下说。

张幼于情绪稳定后,接着说:“前两天,我在丈人家里,又看到妻子了。

她变得更年轻了,好像刚成亲时候的样子,她还说愿意回张家。”

在第一时间,林大官人居然没听懂这话。

而后林大官人尝试用一个精神病的思路去理解,并又用一个正常人思路去分析,才猜出了一点真相。

这意思就是,织业公所那边的人,很可能是张幼于的元配妻家,找了一个酷似张幼于发妻的年轻姑娘,用来忽悠张幼于?

这岂止是费了点心思,简直是太费心思了!

林大官人劝道:“如果真的年轻了二三十岁,她大概不是师母,这不符合逻辑。”

“不,她就是你师母,和我记忆里一模一样!”张幼于非常坚定的确信。

林大官人:“……”

跟一个精神病说逻辑,真是没法掰扯清楚。

林大官人空有霸王、吕布之勇,这时也毫无用武之地。

“先不说师母了!”林大官人只能强行转移话题,问道:“织业公所让你来干什么?”

张幼于答道:“东城那些机户,都是从两三张织机起步,经过数代积累,方能成数百张之大机户。

而你起步就是一百张,没过几个月,又要增加一百张,这速度实在太吓人了。”

林大官人装傻说:“我干我的,他们干他们的,平常互不打扰,他们有什么可害怕的?”

张幼于转述道:“他们说,你的各种行为都坏了规矩啊,尤其是织工待遇超出了日薪五分的行规。”

林泰来反问说:“我们工业园区在城外,如果不拿出好待遇,怎么从城里挖人?”

张幼于说:“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你扩张太快,挖人也猛,挖走的还都是熟练老织工。

如果总是上千上千的往工业园区挖熟练老织工,他们东城机户也受不了啊。

况且你开出的待遇优厚到超出行规,也会让那些留在城里的织工人心浮动,肯定也想涨薪,各家机户谁又能忍得了?”

林大官人笑了笑说:“那织业公所想让我怎么做?”

张幼于还是转述说:“织业公所的提议就两条,第一是薪资要符合行规,不要再溢价挖人;

第二是不要再挖十年以上的熟练老织工,已经过去的就算了。”

林大官人忍不住拍案道:“他们是以什么实力地位,对我说这话?”

张幼于叹口气,忽然像是个很清醒的正常人一样说话:“徒儿啊,你也不想再爆发民变吧?”

先前让自己猜中了,织业公所果然想仗着人多势众来拿捏自己!

张幼于又道:“作为一个老东城人,我也不得不说,他们织业是相当善于组织民变的,是城内最强的行业势力。

你知道为什么机户个个富裕,税赋却比农户轻许多吗?甚至外地还有传言,说我们苏州工商业是免税的。

因为这么多年来,织业一直靠着民变这种手段,与官府进行抗税博弈。

连官府大部分时候都拗不过织业,你林泰来还能比官府更大更强?”

林大官人不禁想起,在原本历史上的十几年后,万历皇帝让织造太监孙隆在苏州织业收税。

结果在葛成的率领下,城内织工大暴动,把孙太监的收税参随打死了好几个,还直接围攻孙太监。

孙太监逃到已经退休的申时行家里躲了两天,然后在申时行帮助下,坐小船偷偷出城。

孙隆可是司礼监出身,万历皇帝的亲信人物,都被织业逼成这样。

所以说,苏州城织业真的不好惹。

求月票!!

(本章完)

------------

2024年来了!请继续支持!

首先,祝所有书友们在新来2024年顺风顺水,上上大吉。

其次,说说本书的情况,这本书开局成绩比上本好的很多,这个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但是2023年改了推荐机制,不知道大数据算法怎么算的,导致本书成绩不差可推荐少得可怜,也没啥流量分给本书,对此我也无可奈何。

在此我想再恳请大家帮个忙,向亲朋好友,或者在网上各平台推荐一下本书。

想来想去,如今也只能靠书友们人肉推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