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明话事人 第568(2 / 3)

加入书签

几分地,又没成功种出双季稻。”

林泰来答道:“一定可以!只是需要反复试验,花费十年八年也有可能!神农尝百草的道理,老爹你应该懂吧?”

林老大又凑过来问道:“为何又要整修新园子?”

林泰来豪气的说:“我们林家未来要做苏州第一豪门,就应该拥有苏州第一的园林!”

林老大主要不是想说园子,也不关心是不是第一豪门,而是谈自己儿子的事情:

“长哥过了年就十五了,几近成年,也没个定性,什么本事也没有。

我说了也不听,劳烦四弟帮忙管教管教,他也就怕你了。”

林泰来建议道:“让他练练武,将来考一下武举,再进入苏州卫?

如今在苏州卫还没有姓林的人,按大明的规定,十六岁就算成年可以混武职了。”

林老大想了想后,答道:“挺好,就是劳烦四弟出把力提携一下了。”

这时候,林泰来就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们,这具体婚事到现在还没敲定。

他转眼看去,正好看见范氏、黄氏两人大过年的也不闹了,正和白秘书、孙怜怜坐在一起说话。

于是便走过去问道:“你们两个想好了没有?谁与申家结亲?谁与华亭徐家结亲?”

黄五娘为难的说:“奴家也想不出,到底哪边更好。”

她心里怕的是,选了一边后,再过若干年被另一边的范娘子比下去,那就没面子了。

其实范娘子的心态也差不多。

林泰来头疼的说:“明天就是新年了,后面还要去申府串门拜年,所以今晚必须要定下来!

如果你们拿不定主意,那就抓阄!一切看天意!”

事不关己的白秘书和孙怜怜一起笑道:“这个法子好!”

随后由白秘书写了两个纸团,混在一起后,让黄五娘和范娘子去拿。

一人选了一个纸团,众人打开看去,只见黄五娘手里的纸团写着“徐”,而范娘子手里的纸团写着“申”。

落子无悔,尘埃落定!

于是林泰来对范娘子说:“过两日去申府拜年串门时,你跟着去,把九一也抱上!”

家人们都知道,林泰来过完年就又要去京师了,但是过年时没人提这事。

所谓宦游就是这样了,不可能一直守在家里和亲人身边。

如果是普通的妻妾,跟随丈夫去外地或者京师赴任也没什么,在京师安家多年的官员也比比皆是。

但林泰来的妻妾都太不普通了,每个人手头都有一大摊很关键的事业,实在离不开苏州。

就算她们能舍弃事业,跟随林泰来去外地赴任,林泰来也不放心让别人接手那些事业。

所以陪着林泰来去京师的,只能是白秘书,没有事业反而能获得行动自由。

(本章完)

------------

莫不是有大病?

一直过了正月十五,磨磨蹭蹭的林大官人才不得不开始考虑北上。

然后就是更加磨磨蹭蹭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是钱财问题,这次要多带些银子。

绝对不允许再出现需要用钱时却手头紧,不得不找人借钱的窘境。

然后要考虑的就是人员问题,白秘书肯定要带上,林大官人不想让大量的书信和各种帖子浪费自己的精力。

另一个要带上的人就去年新招的门客之一、“白须儿首辅”顾秉谦,经过半年的磨合和考验,顾秉谦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林大官人的认可。

以后在京师林府,可以将大量的无效社交活动扔给顾秉谦。

或者当林大官人出门作案的时候,家里也能有一个出来撑住场面的人物。

但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并不是钱财、秘书、门客,而是家丁,这才是林府的核心竞争力。

上次赴京,只带了五十个家丁,后期越来越感到不敷使用,所以林泰来这次肯定要增加人数。

上次带的五十个家丁,都堪称久经考验了,从见识到战斗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十人里有二十多人这次仍然跟随林坐馆北上,但都升为了小队长或者大队长。

十人为一小队,五小队为一大队,一共四個大队就是二百人。

再加上左右护法张家兄弟直属的二十人,这次林泰来北上共计率领家丁二百二十人。

担心队伍太过于招摇,林泰来决定只让左右护法和第一大队直接跟随自己上路。

而其他三个大队分头赶路上京,也算是锻炼一下各大队的能力。

一切筹备完毕后,在家人们的依依不舍中,林大官人又一次离开了苏州城。

下次回来,可能就是疏通吴淞江工程完工的时候了,如果能成功请假的话。

行至扬州,又磨蹭了十来天,才继续沿着运河北上。

这段水路已经比较熟悉,林泰来也没什么沿途游玩的兴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