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明话事人 第814(1 / 3)

加入书签

即便倭兵攻击不利,也可以在水师的掩护下撤回南岸。

位于北岸的大明天兵营地距离太和江边较远,为的就是防范就是倭军突然渡河袭营。

同时对北岸不设防,也是为了引诱倭军过河。

但就这样,拥有主动权的倭军仍然没有出击的迹象,一切优势都变成了守势。

林天帅天天派人用倭语叫骂挑战,时不时的射几封箭书给倭兵,仍然没有等来倭兵出动。

过了三天,林天帅实在忍无可忍,派人从蔚山老城取来几套女式衣裙。

然后送进了倭营,并且点名送给倭军总大将德川家康。

看着几件女式衣裙,几名学识渊博的倭将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萨摩藩主岛津义弘看着德川大纳言,不怀好意的说:“我记得,三国司马懿收到女装时,故意当众穿上了展示吧?”

德川家四大天王之一井伊直政厉声驳斥说:“绝无此事!司马懿确实收到了女装,但绝对没有穿上,岛津你老迈昏庸记错了!”

浅野长政疑惑的说:“不知为何,我记忆中怎么也感觉司马懿穿上了女装?”

被动收女装的德川家康脸色铁青,司马你们个八嘎!能不能别左一个司马懿右一个司马懿了?

这是对面在乱我军心,你们这些八嘎都意识不到吗?

正当林天帅因为德川家康不出战而闲得蛋疼时,忽然接到了来自咸镜道的报告。

留守北方咸镜道的参将杨登山禀报说,已经接收到了一万从汉城送去的倭兵俘虏,然后再进行大概一个月的前期准备,就可以正式开始开采铜矿,请大帅为铜矿命名。

这是一个大好消息,折腾了这么久,终于快见到“回头钱”了。

于是正无所事事的林天帅立刻把于忠良这小年轻叫了过来,就是那位苏州老兄弟里四大金刚之首、林家大院护卫队总队长于恭敬的儿子。

“老侄儿啊!你不用继续在前线打拼了,北上去咸镜道吧!”林天帅对于忠良说。

于忠良不禁愕然道:“去那边作甚?”

林天帅吩咐说:“快开始采矿了,咱们自己人得赶紧过去。而你就是代表林氏集团的人,去接收和管理铜矿。

关于那处铜矿的名字我也已经想好了,因为距离鸭绿江上游较近,暂时称为临江铜矿。”

年轻的于忠良还有点清澈,听完就更懵逼了。

作为林天帅的侧近人,他也是知道在朝鲜国北边开矿之事的。

但是先前不是一直国家在投入吗?从粮食调运、人力物力聚集到基础设施初步建设、油灯风柜等设备供应,都是动用了大量国家资源。

怎么现在就忽然轮到林氏集团去接收和管理了?从国家投入到私人接收,产权转变这么丝滑的吗?

看着发愣的于忠良,林天帅反问道:“怎么?有什么问题?我费了如此大力气,总不能白忙乎吧?”

于忠良很疑惑的请教说:“名义上怎么说?总不好去了就说这是林氏的产业吧?”

林天帅欣慰的点点头,“很好,看来你也知道产权清晰的重要性!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首先,朝鲜国六王子顺和君受封为乐浪公,甲山郡临江铜矿也在乐浪公领地内。

而乐浪公将临江铜矿的永久开采权承包给苏州城济农仓。

其次,苏州济农仓则向皇帝承诺,按人头计算,矿区内每名矿工每年向皇帝进贡二十斤铜,换取大明朝廷对铜矿前期投入。”

听了半天,于忠良总算理清铜矿的内部关系了。

就是交够皇帝那份大头的,留足让矿工活命的,剩下都是林氏自己的,反正没有朝鲜的。

至于皇帝为什么不直接收了铜矿,估计是还要脸,不愿意被人说侵吞藩属财产。

而且皇帝直接弄矿山,大概还会被大臣啰嗦进谏,所以通过苏州济农仓这个白手套来做事。

不过想到苏州济农仓,于忠良就想笑,这个名义上“官民共管、公私合营”的经济主体真是有点玄幻。

说到招牌就是公,说到经营和利润就是私。

名字听起来很土气这个苏州济农仓,不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机构,还是苏州城最大的惠民小额贷发放机构,还是苏州粮食市场最大的操盘机构,更是新吴银行的幕后大股东,更奇葩的还是扬州林氏盐业的大合伙方,拥有上万盐引窝本!

现在苏州济农仓都多了一个“临江铜矿永久承包权”,样子越来越奇怪了。

林天帅又对于忠良仔细嘱咐说;“你带上几十个人,去了那边后最要紧的是将护矿队组建起来。

目前以及未来一个阶段,矿工主力是倭人俘虏,组建护矿队除了招纳辽东军余之外也可以采用一批朝鲜人。

然后就是尽快掌握矿区的情况,等到你熟悉后,我就把杨登山撤下来。

你还年轻,正是吃苦奋斗的时候,做好在临江铜矿坚持两三年的准备。”

于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